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沈白涛作品
 本站名家作品
无照片  
  沈白涛作者简介

沈白涛为沈养卿长子,又称沈伯陶,字菊菴,1910年---1964年。“余近随先父培植兰蕙,种种方法,悉收于眼底,藏于脑中。但因先父需亲自动手,而余则未获尝试也,自一九五七年春(丁酉)开始种植,悉按先父遗法,并略增老花数盆。而余喜植新种,因兰客寄居我家,在便于选择之优先条件下,五年内得新种十余,春兰居多,尤以兰之水仙素、蕙之荷花素,最为惬意,由是兴趣百倍,日夜留意,视兰蕙为知己。虽年来多病,而未尚疏忽也。又承邹先生(此处名字且隐去)之助,赠名贵兰蕙数种,昔先父未曾种过者,或价值较昂者,因此则可谓又胜于先父矣。”沈白涛承袭祖业,钻研医技,在前人的基础上,1956年创立《针炙取穴图》四幅,1958年正式出版。沈达中先生在《沈养卿先生传略》中说:“哲嗣伯涛,克绍箕裘,工书善画。著有诊灸图行世。”沈白涛先生个性内向、谦逊随和,为人处世厚道腼腆,做事细心,悟性极高,毅力、韧劲实足。是近代梁溪著名画家之一,有作品传世,他的画作[游湖屏轴]现保存在上海朵云轩。与无锡著名画家秦古楼先生交往甚密,有沈白涛写生兰花秦古楼补盆添景的合笔画作多幅。绘有长达近20米的[临摹王石谷山水画手卷]精品。被称为艺术家、收藏家。他也是一位艺兰家,原老宅中辟出的四间房仍然留作兰客食宿,免费招待,最多时集聚售花兰客十余人。我们从他的《兰蕙备忘录》中可以看出,交往最多的有刘张富(张富、长富)、刘兆德(刘绍德)、钱金水(刘张富之婿)、刘掌金(刘长金)等,他们多是绍兴棠棣人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刘张富已八十高龄,他说他家祖祖辈辈采兰、养兰、卖兰(见《绍兴兰文化》)。沈白涛艺兰是受其父沈养卿先生耳濡目染,直到1957年47岁时开始亲手种植,5年间选出佳种十余品,其中最有名气的有春兰水仙素与蕙花的荷花素。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春兰水仙素惟有一品---“蔡仙素”,沈白涛选出的这品水仙纯素初始命名为“残雪”,后来正式定名为“春雷”,寓意深远,“如惊人之霹雳”,可贵之极。沈杰先生将花照发给我,看花形软蚕蛾捧,雪白刘海舌,主瓣上挺端遮,两萼收根细、圆头,“宀”字肩。花形与现今“知足素梅”有些相似,“知足素梅”不是纯素;“春雷”却是一品纯素。蕙花的荷花素被命名为“雪鸥”,取其白鸥飞翔之形态。关于“雪鸥”,沈氏父子《兰花》《中国兰艺三百问》中有些介绍,但并不完整。“春雷”、“雪鸥”这两品旷世之佳种将在专章里介绍,此处不再赘言。沈白涛收集的新品珍种,例如春兰“怀春”、“翠鸢”、“环翠”、“醉春”等,留下花照;还有“三友”、“晓莲”、“新素”两种、“新梅”、“新荷”(橄榄瓣)、“蝴蝶”、“新荷”、“新水仙”、“无名荷花水仙”、“双蕊水仙”、“金边艺草”等。老种春蕙沈白涛也培植一些,沈养卿先生留存下来一少部分;邹某某赠与一些(邹某某此人,沈家后人不愿提及。据我了解邹某某是个资本家,购置名种装饰门面而已,又不详其道,草多枯萎。当初将淹淹一息的七盆兰蕙赠与沈白涛,赠与一事沈白涛在他的《兰蕙备忘录》中记载得非常清楚。沈白涛先生故去后,邹某某跑到沈家说是寄养的,从沈家搬走已养成大壮之草的七盆兰蕙)。与沈白涛兰艺交往的人有沈渊如、蒋瑾怀、庄衍生、朱念慈、陆鼎铭、陆心栽、唐猛千、杨荫浏、吴伟成、华海初之子、周义兴、隆贤和尚等人,沈渊如已经多次介绍过;蒋瑾怀选出蕙花“瑾梅”、“文华仙”、“秦淮绿荷”,他还是一位著名收藏家;朱念慈是位艺兰家,1915年上海张讲之得到“解佩梅”后,最先分种给惠雨亭与朱念慈;庄衍生是位医师,开过诊所,曾选出轰动一时的蕙花“逸品”。1937年4月,携“江南新极品”、“楼梅”参加过无锡地区蕙花展。1938年庄衍生的兰蕙多数毁于兵燹;陆鼎铭,1923年生,原名陆观,梁溪画家,喜艺兰;陆心栽曾选出蕙花“绿冠荷”;华海初,名文汇,清末无锡著名画家;隆贤和尚俗姓汪名智云,无锡东湖荡人士,曾培育过“江南”、“崔梅”、“楼梅”、“关顶”、“团子大荷”、“大一品”等,2006年1月8日仙逝,享年87岁;杨荫浏先生还要多言几句,他与沈养卿先生都是[天韵社]会员,专音律,阿炳的二胡《二泉映月》原曲就是他录制下来的。1950年他与曹安和教授从中央学院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,祝世匡老先生也在场。录音后,杨荫浏先生问:有曲名吗?阿炳说没有,我常在惠山泉庭上拉。杨荫浏先生说:就叫《二泉》吧!祝世匡先生说:是不是可以称它为《二泉印月》呢?杨荫浏先生说: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,就叫它《二泉映月》吧。阿炳也表示赞同。于是,《二泉映月》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。沈白涛与杨荫浏先生的交往也是深厚的,他曾从沈白涛处带走一些兰花在北京培植,1963年春天,杨荫浏先生从北京图书馆借来《第一香笔记》,用照片摄成一册,计四十六帧。至今沈家保存完好。沈白涛培植过一些春兰蕙花的老种,例如后来的无锡医师强士奎的蕙花“天锡梅”,来源于沈白涛;他曾用两只大盆从沈渊如处换来五苗“金岙素”,又用“金岙素”从朱念慈那里交换来“雪鸥”;从沈渊如处交换得来蕙花“小塘”(荡字);还有“端梅”、“关顶”、“瞿梅”(这个“瞿梅”很可能是《兰蕙小史》中记载的“衢梅”)、“江南新极品”、“庆华梅”、“金岙素”、“楼梅”、“崔梅”、“上海梅”、失去名称的老种蕙花等。春兰中“宋梅”、“新素荷”、“汪字”、“西神梅”、“文团素”、“郑同荷”、“龙字”、“月珮”、“寰球荷鼎”、“翠盖荷”、“天兴梅”、“绿云”、“绿英”、“松鹤素”(云谷素)等等。沈白涛痴兰如命,始终如一,其子沈云谷在《兰蕙补序》记载,1962年9月,已发现沈白涛患有胃癌的可能,疼痛不堪。1963年9月,仍然抱病与隆贤和尚、沈渊如三人赴常熟赏兰会友,拜会钱云程先生,“并购回常熟子游泥,以全部蕙花洗根翻盆,且曾在同年收集露水浇兰。”然而仅过了五个月在1964年2月6日告别了他心爱的兰花,享年仅54岁。
沈云谷为沈白涛哲嗣,字钧大,1936年出生,现今已72高龄了。沈白涛在1961年《兰蕙备忘录.序》中说:“子云谷亦喜兰蕙,时时协助,搬运花盆,建立棚架等,依依相随,处处从命,又一代之后继者在焉,快矣哉。吾家前后相续,五世好兰蕙矣。”沈云谷在《兰蕙补序》中说:“余平素亦极喜兰蕙矣,故在今春(注:1964年)重整家园,修建棚架,翻修盆石等等,愿兰蕙繁殖,蒸蒸直上也。”沈云谷也是极喜兰蕙之人,随父艺兰多年,艺兰之法早已烂熟心中。承接先辈二十余种精品,谨护先人之手泽,精心料理。续写先父留下的《兰蕙备忘录》,例如春兰“翠鸢”中记载:“1964年3月6日,用旧泥加人中白翻盆,并换入盆中。”“1966年3月2日,用宜兴新泥(价3.15元/担)翻盆。”“怀春”中记载:“1964年3月6日,用旧泥加人中白翻盆(存草3叶长约1---2寸)。”“醉春”中记载:“1964年3月8日,用人中白,修盆面。”“1966年3月24日,用宜兴新泥翻盆。”“春蕾”中记载:“1964年3月初,产花蕊一只。”“已交换沈渊如,1964年4月初。”“1966年3月17日,用宜兴新泥翻盆,两盆。”等等。文中提到人中白,又称坑砂,是取年久的尿壶、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,除去杂质,晒干。可入药,清热降火;止血化瘀。老兰人多用此物为兰花施肥。众所周知,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,养花种草与封资修结合起来,兰花遭遇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。沈云谷先生为了保护好先辈留下的稀世珍品,饭不思,寝不安,想尽各种办法最终还是不能幸免,1968年12月,一群红卫兵闯入家中,不分青红皂白,剪的剪,砸的砸,惨不忍睹,可怜几代名种,毁于一旦。沈云谷先生仰望苍天,悲痛欲绝,祖辈的心血倾于自已的眼前。痛定思痛,痛更痛,他立誓,今生不再艺兰,并将自已的儿子沈兰峰更名沈杰。这是一种无助的抗争,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无声控诉。沈兰峰既沈杰1961年出生时,祖父沈白涛为他起的名字,期望他的这一代在兰艺方面再创高峰。文化大革命以后,沈云谷先生虽然种些花花草草,但兰花离沈家似乎已渐渐远去。
沈杰先生是沈云谷之子,1961年出生。职业摄影师、摄影器材行家、转战商海、立业成家、娶妻生子,是世代轮回的窠臼,谁也摆脱不掉的宿命。沈杰先生空闲之时,望着老宅中父亲培植的西洋大鹃、茶花、五针松、水石盆景、仙人球,儿时常听家人叙说的祖上养兰盛况,往事如烟;老宅虽已不复存在,灯红酒绿掩不掉尘封的记忆;凝视着家祖留传下来的[耕兰草堂]大匾,世世代代艺兰的血脉在冥冥中呼唤;研读祖父以日记方式留下了的《兰蕙备忘录》,兰花的芳香、无私、高洁的品德熏陶着灵魂;祖父所拍照的兰花倩影、描绘的兰画,在他的心中栩栩如生。他决计将祖辈艺兰的传统延续下去,他将南向的书房改做兰房,收集历史老种几十盆,也收集部分新老种。探索种植方法,学习古谱兰著。千山万水从头迈。衷心地祝愿沈杰先生,能完成祖辈的心愿,在艺兰与兰艺的道路上,勇攀高峰,再铸辉煌。
六世艺兰,草草地记载在这里,拙笔陋词,道不尽沈家祖辈兰事,惭愧也。但是,沈家兰花的馨香和精神,将在兰人心中永驻。我们也企盼沈白涛先生的《兰蕙备忘录》(兰花日记)早日付梓,惠及天下兰人。
无锡青果巷沈家虽系杏林世家,却也是书香传家。沈养卿之子沈白涛在绘画、艺兰、古琴方面皆有造诣,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有一套在全国发行的手绘《针灸取穴参考图》即为沈白涛所绘。

       《针灸取穴参考图》发行始末

     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在全国的许多诊所(当时应该叫卫生院或卫生所)都会在墙上悬挂一套《针灸取穴参考图》。这套《针灸取穴参考图》的绘制者,便是我们无锡的沈白涛先生。

    《针灸取穴参考图》绘制于1956年,1958年12月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第一次印刷出版,当时定价为0.46元,此后又多次重印和再版印刷。参考图共四幅,为正、背、侧三面的人体经穴挂图,它以人体骨骼与内脏的解剖位置确立穴位,并将腧穴(即穴位)所在体表与内脏部位,以左右对称比较的形式,表示腧穴的位置与内脏之间关系,不但能让人直观地了解人体骨骼、脏腑的大体解剖,而且能借助解剖位置确定穴位,对初学针灸者来说十分有用。

    这张《针灸取穴参考图》绘制相当精彩,虽然只是一套医学用图,但谁又能说不是一套十分精致的工笔画呢?据沈白涛之子沈云谷回忆,当时父亲是拿着一把小尺一点一点量着画完此图的。沈白涛曾在华东医专学习过,这应该是他能够将艺术解剖与腧穴两者结合,绘制出此图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此图全国发行后没多久,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便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。沈云谷说,“当时父亲身体已经不太好,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又特别多,只能由我下班后代为回复,一回信就要到深夜。来信的内容大多是向我父亲请教针灸、穴位方面的问题。直到后来父亲过世,我和出版社说明情况,称作者已逝,不便解答,才算把事情了了。此图曾经要翻版到日本去,据说当时日本都翻译好了,最终不知什么原因搁浅了。”

    沈白涛逝于1964年,当时远在北京的杨荫浏以他与曹安和的名义,拍了份电报给当时仍住在青果巷15号的沈云谷。沈云谷至今还保留着那份电报。电报的发报日期为1964年2月22日,在电报中,杨荫浏写道:“得信知白涛去世,不胜悼念。望化悲痛为力量,努力学习和工作,从听党的话中得到安慰和力量。”

    沈云谷对于杨荫浏的印象十分深刻,称其为人非常谦虚谨慎,“他身边有三样东西比较稀奇,一样是钢丝录音机,一样是照相机,还有一样是进口烟斗。杨荫浏十分注重仪表,经常是衬衫西装领带。但有意思的是,他还保留着穿长袍时的一点小习惯,按惯例,手绢应该是放在西服上衣口袋里的,但他却偏把手绢放在衬衫的袖口里,要用就抽出来。我曾去北京看望他,当时他身体已经很不好,但知道我要去,还是穿好西装打好领带在家等我。他觉得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。”

晨露润兰话兰痴

    沈家虽素系杏林世家,但也是书香之家,家藏宋明古画就有一千多幅。闲时,沈养卿时常取一幅古画挂于墙上反复临摹,但每次都是画完即烧毁,从不示人。沈养卿一辈子都有着传统文人特有的清高,琴棋书画样样喜欢,所以与当时社会上的文人雅士来往甚密。

    老先生的鉴赏眼力十分厉害。无锡城里有个叫宋新海的,专做古董生意,时常拿些古玩出给荣德生,这其中自然是真真假假都有。荣德生拿不准便坐着包车到沈家请沈养卿过目,但宋新海恰是沈家的房客,有些东西自然是仿品,但沈养卿又不便直说,只得模糊其言,用“好像不像”之类的言语搪塞。

    作为沈养卿的长子,沈白涛耳濡目染,在艺兰、绘画、古琴方面皆有造诣。沈白涛绘画师从诸建秋,但留下来的画作极少,今人也只能从其所绘仿古图《五柳先生抱琴图》,一睹其绘画功力。据沈云谷回忆,秦古柳喜欢到沈家吃老酒,酒至微醉,总要与沈白涛合璧作画。彼时,诸健秋、秦古柳、杨笑柳还曾到新街巷石库门里画惠山石膏片,画在长方形石膏片上的小图画,涂抹几笔成画即可,五分一角一幅。

    沈养卿是中国兰史上的艺兰名家。每年初冬,青果巷沈家的柴房便住满了浙江绍兴山里来的卖兰花人。沈家从不收取他们的房费,还让他们用自家的灶头烧饭吃,只要不影响沈家行医看病就行。这时,无锡地界上几个懂兰之人是必定要来沈家挑兰花的。“拿着放大镜横看竖看,经常可以找到一两株好品种。”当然,近水楼台,沈白涛每天早上都会到绍兴人水缸大的蒲篓里挑选兰花。不管你挑没挑中,开蒲费5元是绍兴人卖兰花的惯例,之后再按质论价。无锡的另一位兰花名家沈渊如,曾以为绍兴遍地都是兰花,亲往绍兴后才知道,好花都是出在山里的。当时,沈渊如家在北塘街开有绸缎庄,家境也是十分殷实,家里有几千盆兰花。

    读书、画画、看兰、逗鸟,是沈白涛曾经闲适的写意生活。沈白涛也是个性情中人,爱兰如痴。痴到什么程度?有例为证。沈白涛对一盆“素心水仙”兰花十分珍爱,为了这盆花,他特地置备了一个空玻璃瓶,大清早跑到惠山,用只毛笔掸下草叶上的晨露,拿回来浇兰花。“我家里的兰花屋十分考究,屋棚上备有卷帘,以遮阳调节温度。”沈云谷说,当年,沈白涛过世时,曾交代自己将家中一株“素心”蕙花交与沈渊如,说是以前答应过人家的。沈渊如不肯无故受兰,便要沈云谷开个价。“兰花不卖”素来是无锡兰人的高尚品性,沈云谷又怎会破例,更何况这是父亲的遗嘱。最后沈渊如拿出自己的七盆兰花,作为兰友间互相交换兰花雅玩。当然,两户沈家的兰花最终都未能逃过文革一劫。

稀世古琴今何在

    沈宅的“耕兰草庐”就在诊堂的正当中,大堂左右两侧全是古画,古画中间各悬两只七弦琴,其中一只琴身稍小,为膝琴。家中还有块琴砖,相当于共鸣箱,古琴置于其上,弹奏时音效更佳。现在,苏州的一处园林里还能看到这种琴砖。

    沈云谷自言三岁时母亲便早逝,一直以来情绪十分低落,夜晚辗转难眠,后来阚献之便叫他跟着自己学古琴。沈云谷跟阚献之学了《阳关三叠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平沙落雁》等古琴曲。那时候弹琴用的都是古琴专用的减字谱,不像我们现在可以用附加上五线谱记录乐音,减字谱只记明弦位和指法,其节奏就会有较大的伸缩余地。弹琴需要打谱,琴人根据减字谱反复弹奏、琢磨直至句逗清晰,音乐流畅,结构完整,才算打谱完成。古琴的魅力就于同一首曲子,每个琴者的演绎都会有所不同,并受心情环境影响。阚献之的打谱功力就很是了得。

    在欢喜巷有个叫卫质文的,祖上一直是做官的,卫质文本人也是无锡收藏古琴最多的。卫质文死后,阚献之、沈达中和沈云谷三人曾到他家里去过。卫质文的太太特意从阁楼上取下一只古琴,堪称稀世珍宝。沈云谷记得,那架古琴七个轸子都是翡翠制成,十三个琴徽是黄金制成,琴上的蛇腹断纹(年久形成的漆裂)说明这是架老琴。据说这琴有一对。后来,这架古琴再未现世。而如今,沈家的那两只宋琴也早已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这便是历史,总会在不经意间便给世人留下了诸多遗憾。

 

作者:沈白涛 人物 ¥:协商 单击鼠标查看详细介绍!
[作品名称:] 
人物
[作品编号:] 
13905
[作者姓名:] 
沈白涛
[销售价格:] 
协商
[包装规格:] 
成扇
[销售状态:] 
已售
作者:沈白涛 书法 ¥:协商 单击鼠标查看详细介绍!
[作品名称:] 
书法
[作品编号:] 
13904
[作者姓名:] 
沈白涛
[销售价格:] 
协商
[包装规格:] 
成扇
[销售状态:] 
已售
[首页] [上一页] [下一页] [尾页][页次:1/1] [共212条/页] 转到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联系画廊】   【关于画廊】   【购画方式】   【友情链接
地址:南京夫子庙瞻圆路11号(南京古玩城内5楼)5027室  版权所有:赏真阁画廊  技术支持:酷艺网
  联系电话:15195986773 13057535622 微信电话15195986773 联系人:潘志刚 E-mail: 526689656@qq.com  QQ:QQ526689656 微信号 kk151959867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