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李德西作品
 本站名家作品
无照片  
  李德西作者简介

      李德西 ,1947年2月生,河南省商丘地区人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青海省书协副主席、青海省中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。

  作品入选1984年全国第二届书法展、1985年国际“精选”书法展、1986年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、1987年全国第三届书法展、1988年全国首届新书法展。1989年获青海省“文艺奖”,1990年3月应邀请赴日本举办书法展,其作品后又入选1990年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、1994年全国著名书法家百幅精品展、1994年全国第四届艺术节书法展、2002年兰亭奖作品展。

     李德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青海省中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民盟青海省委文化委员会主任 1984年全国第二届书展 1985年国际书展“精选” 1986年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1987年全国第三届书展 1988年全国首届新书法展 1990年应邀在日本举办书展 1990年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 1994年全国著名书法家百幅作品展 1994年全国第四届艺术节书法展 1989年两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两件作品为日本国石桥美术馆收藏 中国七子书法展领军人物 

     李德西是书坛熟知的书家。多年来,他耽于新出土的简、帛书、残纸及碑刻书法的学习与研究,对非经典的民间书风的简释,使许多书坛的同道为之一振。而近几年,他淡出书,似乎又在回避什么,恰恰在这段时间里,李德西的书法取向有了很大拓展,他把经典传统书风和谢无量、黄宝红等现代大师的书法巧妙地融合到自己创作实践的主流中,优势互补,形成了既合理法,又率真浑朴的清新风格。  

    我们知道,当今书坛正进行着一场碑与帖、古代民间书法与传统经典书法结合的革命。一群高标独立的书法精英们,广泛利用新近大量出土的书法资源。各自从中寻找新的书法语言,其中部分人成功了,但多数人还在摸索徘徊之中。原因是这些书法资源,大多是当时下层工匠与一般文字抄手所为,在兵不段,灾祸连年的时代,他们只是下意识的完成抄写或刻字的工作,根本没有闲情逸致把它当作艺术品来创作,那些疏放拙陋的书迹都是在一任自然的状态下写就或镌刻的,作为专门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来说,民间书法是一座无尽的矿藏,但它需要我们必须“具体区别一件艺术品与手锯的能力”(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克莱夫.贝雨语),以挑剔的完美眼光对它进行甄别、淘洗和再造。而一些人恰恰忽视了这一点,他们不管民间艺术是好是坏,不假思索的生吞活剥,因而这类创作只能算作古代工匠或抄手作品的简单复制。   怎样对大璞不雕的民间书法进行提炼和再创造?李德西的书法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诠释,他在传统经典书法里找到了笔法、墨法、构图章法等书法构成要索的一般规律,选用这些规律再对民间书法进行比较、筛选和改造,丛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养分。从他新近创作水平的提高上看,我们充分印证了上述实践的有效性。  

    李德西以民间书风为本源的书法创作无疑是属于少数成功者之一。他以敏锐的视角,不随时趣,我行我素,行走在一条虽荆棘从生,但前途光明的寂寞只道上。他曾自信地说,书法创作不能为迎合世俗的眼光做讨好别人的事情,而要以自己作品的魅力,去真正打动别人。因了这种观念,他不怕众人侧目,扎实地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想。综观他的作品,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。   

   李德西尤为注重营造书法艺术的意境。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,是作者思想最本质的体现。他对意境的追求与把握得益于生存环境给予的灵感、读书和本乎天然的宗教情结。人们常说,环境能够造就人,几十年来,李得西犹如一棵顽强的生命之树,近乎无助地孑立在青藏高原那片原生的土地上,朝沐浪浪天风,朝看苍苍海山,大自然给了他无尽的艺术遐思,空暇时的参禅悟道与读书,始终是他的人生必修课,这一切都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与洗礼。他崇尚古朴率真,反对造作流俗,极力挣脱那种被潮流化的流行书风的约束和冲击,不断清理被世人尽情玩味的艺术浮叶。值得一提的是他善于演绎那种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空灵艺术之境。运用笔断意连、若行若藏、残破剥离等艺术表现手法构建书法艺术的朦胧美。他有意识的拉开其作品与欣赏者的交流空间,制造“距离就是美”的艺术氛围,不让其作品“一目了然”地呈现给观众,而是通过各种笔法、墨法和特殊纸张的运用,制造模糊、断续的空间,让作品增加更多的不确定的意象。由此,一种枯寂的禅境,一种孤独的宇宙洪荒、混沌初开的意象在作品中弥漫、游走,似乎要逸出书面,传达出悲壮苍凉之美。其次,他的作品还渗透着谐谑与荒诞的气氛,从而让单调乏味的笔墨,平添了几分调侃之气,几分诙谐幽默的意味,使作品在冷然的悲凉中有了热情的昭示。我们不妨将这种艺术表达理解为李德西在经历各种磨难之后,始终对生活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,是他笑对人生沧桑的豁达性情的写照。  

    此外,在他的作品中,我们还可以看到:追求大气,力避局促精小,显其浩荡壮阔;追求拙朴,力避俗甜姿媚,显其深沉典雅;追求气韵内涵,力避巧饰外露,显其神韵自得。他的这种个性化与境界化较为默契的融合,使其创作成为一种建立在高境界基础上的个性表现。   书法意境的展现,依赖于笔墨技巧的支撑,否则意境便成了空中楼阁。李德西在技法的追求上,经历了几十个寒暑轮回,练就了一身上佳的“武艺”。其技法的一大特点就是“破”。他深信“乱中取胜”的要诀,以渴笔、破锋、涩笔逆行来营造满纸云烟的艺术效果。不理解的观众以为是粗头乱服,糊涂乱抹,其实他的一招一式都是建立在格的法度之上的。虽是破锋连笔,但能做到方圆兼,形散而神凝,气韵神采其中。行笔过程虚实相间,不主故常,力求出于意外,达于情理。与此同时他敢“破”敢“立”,作品着意用涨墨、浓墨润笔调节收拾,正应了“带燥放润,将浓遂枯”的古训。由于他把“枯”、“润”两者矛盾展现到最大化,而又统合于一体中,使之和谐共生,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,乍明乍晦的线条流动予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。另外在用笔上大量采用中侧锋互用,增加了技法的丰富性。 

  同时,结构章法也是营造意境不可或缺的条件。李德西大字作品结构上强调黑白对比,字的重心每每下移,许多字型如三角形倒扣,强调了字体的不稳定状态和拙朴感。其字型以宽博为主,根据章法的需要随时将字形作必要的调整、或简、或繁、或内敛、或外拓、或翩然起舞、或静如处子。他注重书法整体节奏的把握,单行轴线一般都注意摇曳生姿,有时为了让观众在视觉上作短暂休息,他常常用调整字的位置或增加空间距离来达到目的,使作品既壮观又生动。

作者:李德西 书法 ¥:协商 单击鼠标查看详细介绍!
[作品名称:] 
书法
[作品编号:] 
8656
[作者姓名:] 
李德西
[销售价格:] 
协商
[包装规格:] 
68*68 软片
[销售状态:] 
已售
[首页] [上一页] [下一页] [尾页][页次:1/1] [共112条/页] 转到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联系画廊】   【关于画廊】   【购画方式】   【友情链接
地址:南京夫子庙瞻圆路11号(南京古玩城内5楼)5027室  版权所有:赏真阁画廊  技术支持:酷艺网
  联系电话:15195986773 13057535622 微信电话15195986773 联系人:潘志刚 E-mail: 526689656@qq.com  QQ:QQ526689656 微信号 kk15195986773